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23日 16:29:54 阅读数:2人阅读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字节跳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里挂着同一组海报,这组海报,已然成为ByteDancer工作的“默认背景”。

海报主题的灵感,均来自业内最佳公司的优秀实践。他们的一些文化和理念,与“字节范ByteStyle”相契合,有可借鉴的价值。因此,我们本着开放谦逊的态度,把外部的优秀经验引入内部,今天字节君就给大家讲讲海报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给你以启发。


打破规则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长期来看,你只会因为那些你打破的规矩而被记住。”

海报上这句话,出自耐克公司创始人奈特的自传《鞋狗》,海报里的九宫格画满了圈叉,这时在九宫格外再画一个圈,就可以完成三圈连线。

这启示我们,当现行规则走不通时,你应该做的,是另辟蹊径打破规则,创造新的需求。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运动鞋是用于跑步、跳高等运动竞赛的专业设备,在大街上穿运动鞋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汽车司机甚至会向穿运动鞋的人吹口哨甚至扔瓶子。

在俄勒冈州长大的小镇男孩奈特,因为喜欢跑步而研究上跑鞋,并且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家乡小镇上贩卖代理的日本运动鞋——他一个人开着车,后备箱放着几十双运动鞋,在各个运动会场馆的外面叫卖。

他有信念,眼前这个看起来非主流的运动装备,未来会穿在每个人的脚上。他投入到“鞋狗”(一辈子全身心投入制造、销售、购买或设计鞋子的人)的事业中,创办了耐克公司,让“对勾”logo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符号,每年在全球卖出1亿2千万双鞋。

“打破常规者,人恒敬之”,麦克阿瑟将军的这句话,鼓励着奈特从零到一创办了耐克。优秀的公司,往往具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打破常规也是我们的追求。一鸣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创业就是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你可能领先别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创业就是把这些不常规的想法实现出来。

我们并不想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而是努力向前看,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的增量,做别人没做好的事情。为了鼓励创新,字节跳动在管理上强调“context, not control”,公司内部保持信息透明,不建立太多复杂的制度。基于这样的环境,我们首次把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用户端移动场景,做出了第一款全屏高清短视频应用,实现第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定位和精准推送技术进行寻人等业内很多第一次的尝试和突破。


用数据说话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Google一直有个核心原则:不要搞政治,用数据说话。”

第二张海报的案例来自Google,Google内部做决策时,会用数据说话,不让办公室政治影响决策。

办公室政治并不只是简单的站队、溜须拍马,还可能表现为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即向上管理。“向上管理”的字面意思是说如何更好地和上级沟通,但字节范反对的“向上管理”,是反对优化上级印象,制造着信息不对称,如包装结果,报喜不报忧,不说事实的全部。

为了避免“向上管理”,鼓励大家坦诚清晰交流,我们努力用外部有效性,用产出和结果说话,数据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Google内部也十分重视数据的作用。为此,Google多数会议室都配有两台投影仪,一台用于视频会议和投射会议纪要,一台专门用来投射数据。

在产品细节上,字体选用哪个颜色,边框用几个像素,最能说服对方的沟通方式,不是个人偏好,而是用“A效果比B效果多带来10%的转化”,代替“我觉得A效果看起来更好”。Google计划将广告链接放在Gmail页面时,仅仅超链接就尝试了41种蓝色,最终发现用户更喜欢的一种蓝,这一点改动就为Google每年额外带来2亿美元的收入。

并不是每次改动都是顺利的,Google还曾经测试修改过使用了多年的搜索结果颜色,结果引来众多网友反感,Twitter上甚至有一个#BringBackTheBlue 标签专门吐槽。

在一家用户规模庞大的科技公司,任何一个小的改动,都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影响。

字节跳动目前全系产品每月服务超过10亿用户,如何给这些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只靠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这给ByteDance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一鸣在七周年年会上分享的:“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我们要用同理心去理解用户,做用户访谈,跟踪一个个Bug,务实敢为。但光有同理心还不够,想要做出彩的产品,想象力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坚持去做超越现在业界水平,超越目前产品,更创新更有价值的事情,最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Ego小,格局大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自负创造盲点。”

海报中,面对浩瀚星空象征的未知世界,ego(自我)和knowledge(知识),总是成反比的,ego越小,知识越多,格局才越大。

Google高管所著的《重新定义公司》,提供了从组织管理上了解Google的视角,比如Google一直在提倡的“创意精英”人才,往往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有分析、商业、竞争和用户头脑,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充满好奇心,心态开放,可以与人自由地合作,看重他人的优点和价值。

开放可以刺激更大的创意,Google需要的是这样的人——同时有“大ego,小ego”,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和激情,又能保持谦逊,愿意在事实面前改变自己的观点。这种既能坚持原则,也愿意根据事实改变的特质,就是拥有“大ego、小ego”的典型特征。而一个原本谦虚的工程师,认为自己是创造“下一件大事”的唯一人选时,他的ego就大到不可忍受了。

只有脱离“小我”,才能看到完整的自己,陷在“mine is better”的ego里,很容易失去对外部和用户的敏感。

在字节跳动七周年庆上,一鸣分享了类似的观点,务实和浪漫,本质上就是要做到ego小,并且格局大,这样才能有同理心,有想象力。让我们想象自己在进行物理世界中的电子运动,彼此都把ego缩到原子那么小,才能给对方更大的发挥空间。


始终创业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Day 1:耐心尝试,播下种子,播下种子,保护幼苗,一旦用户满意,就加倍投入。”

“永远做一家‘Day 1’公司”,这是亚马逊CEO贝佐斯强调了20多年的信念。

贝佐斯每年给公司股东写一封信,这个习惯从1997年公司上市后开始,在第一封信里,他就提出了“Day 1”概念:当前的万维网还只是World Wide Wait,慢的要死……同时,这也是互联网的Day 1,如果我们干得不错,这也将是亚马逊的Day 1。

此后每一年的股东信里,他都会附上1997年的第一封信,贝佐斯在亚马逊所在的大楼也被命名为“Day 1”,在2016财年的股东信里,他更是重新强调了Day 1公司的四个特点:坚持客户至上,拒绝形式主义,拥抱外部趋势,高速决策。

“Day 1”的公司是朝气蓬勃的,是能接受失败、快速迭代的,而“Day 2”的公司,则是停滞不前的,可能处在衰退中几十年而不自知,直至最终死亡。

字节跳动提倡的始终创业精神,与亚马逊的“Day 1”理念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作为一家最早由连续创业者团队组成的公司,字节跳动的传统是不设边界,事情不分是你的还是我的,这里主张自驱成长,相信个人和平台互相成就,取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成功,我们提倡不自high但有韧性,始终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保持乐观。

从知春路上的一间民居到全球办公室,从初创阶段的国际化想象,到登顶各国应用商店榜单,ByteDancer在不断证明“Day 1”的生命力。


颠覆你自己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自己颠覆自己,比等着别人来做要好太多了。”

海报中,亚马逊CEO贝佐斯拿着Kindle,这背后是一个不断颠覆自己的故事。

一个优秀的人,善于通过自我颠覆的方式进步;一家优秀的公司,也可以颠覆现有框架和模式,从一个业务到另一个业务。

2004年,目睹iPod对音乐市场的改变,亚马逊决定研发电子阅读器,进军硬件领域。贝佐斯这样告诉一位图书业务的负责人:“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干掉自己的生意,目标是让所有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

硬件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复杂且昂贵,“我知道这很难,但必须学习如何去做。”从头开始搭团队,逐个突破技术难关,秘密研发了2年多,新产品上市后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让“Kindle”成为电子书的代名词。

亚马逊不仅涉足硬件,还推出了云计算平台AWS,利用电子商务的技术经验和架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在早期压低价格服务中小客户,成为全球最大云计算服务商,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一切产品都是过渡产品,唯有创新可以经久不衰。”一鸣曾在一次CEO面对面上,讲述了我们的产品心态。

任何东西都会有过时的一天,过渡期有长有短,互联网技术也不是垄断或绝密的,只有创新才能持续领先。就像亚马逊,最初的主营业务是卖书,起点并不高,但它敢于颠覆自己,倒逼自己进化,从电商业务,到硬件生产商,再到AI公司,体现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只不过,创新在最开始时,可能只能得到少数人的共识,所以坚持创新也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全力all in,不断试错。


领导者让事情发生

非主流照片海报(字节跳动内部海报流出,这6张海报究竟有什么深意?)

“领导者让事情发生——他成为领导者就是因为他发起了事情。”

这张海报的案例来自Facebook,Facebook在全球拥有20亿月活用户,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体量。然而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的起点,不过是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里的一次尝试。

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与其浪费过多时间讨论一个点子是否值得执行,不如赶快做出prototype来说服别人。在Facebook,工程师们会花费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来开发原型,再测试是否值得推出,淘汰其中无用的功能和产品。

Facebook早期成功的重要原因是“简单到连傻瓜都能操作”,用户只需要填写个人资料,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开始使用。但创始团队很快发现,一张照片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考虑要不要上线更多照片的功能。当然,这可能会破坏Facebook简易操作的特性。

经过一番讨论,这群年轻人决定试一试,他们迅速召集新入职的工程师,几周后拿出一个略显粗糙的图片存储功能。Facebook上的图片,不是独立图片网站上的艺术作品,而是一种基础的沟通方式,这让Facebook迅速成为最炽手可热的网站。

我们熟悉的照片社交功能,诞生于过去一瞬间的决心,“那不如去试一试吧。”

这种勇敢尝试的特性,也是字节范“务实敢为”所提倡的。直接体验,深入事实,能突破有担当,尝试多种可能,快速迭代,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为。

短期的失败,只会让一支本质优秀的团队更有韧性,而一支队伍如果本质优秀,也会为团队的每个成员提供试错容错的环境,面对下一次机会,依然相信大力出奇迹,有勇气去尝试。


可能你在公司里千万次路过这些海报,但没有一次驻足停留,不过这些海报上的理念,已经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

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抬头看一看,或许又能有更深层次理解,找到新的方向。